2018“父亲节•母亲节”华夏亲情诗歌散文原创作品展示~ 《清水粽,父母情》、《梦里继父》​作者:杨华
二维码:
作者:admin | 加入时间:2018-05-23 |  浏览次数:706 |  字体:+ 放大字体 - 减小字体 |  收藏本文 | 打印 | 关闭本页票数:0

2018“父亲节•母亲节”华夏亲情诗歌散文原创作品展示~

 《清水粽,父母情》、《梦里继父》作者:杨华


《清水粽,父母情》


作者:杨华


离端午节还有月余,超市一码码的粽子早已“万粽风情”。然而,任何包扎了葡萄、腊肉、红枣等馅的粽子,总是抵不上父母扎的清水粽,那青青的的箬叶包裹着的粽子,飘散出一缕缕的芬香。小时候虽物质匮乏,勤俭的母亲却一年要扎几回粽子,让我们过足馋瘾。2018年元旦前一夜,母亲熬尽最后一盏油灯,到天国追寻我的父亲去了。

每年的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接踵而至,勾起了我思乡之情,父亲节前一夜,连夜赶回通城潭下,天亮到父母的坟前祭拜,再来到老家潭下老堂屋走一遭。

堂屋只剩下断垣的矮墙,心中依稀听到那时年轻的母亲和婶婶们开心地扎粽子的欢笑声,看到河塘里和小伙伴们出牧扯箬叶嬉戏的情景……

父亲是潭下税务所的老征管员,税务所就我父亲一人,整个乡村税收全靠他来收,我一家人住在税务所一个旧堂屋里。父亲忙收他的税,母亲就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逢年过节,少不了忙乎。而采箬叶是端午节前美丽的序幕,自然是孩儿们的活儿。清晨,我们从牛栏里赶出牛儿,在沁凉的晨雾中,来到高峰岭上,把牛绳往牛角上一挽,任由牛儿逍遥吃草,就钻进森林里采撷一片片碧绿的箬叶。晨雾中不断有绽开了的新箬叶在枝头等着我们,形态修长,翠绿欲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待到太阳爬过东山,结束晨牧,我们不仅赶着牛儿归栏,也把一叠叠箬叶的碧绿清香和长长的艾叶带回了家。

初四那天,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包粽子了。母亲用甘冽的井水把糯米和箬叶洗净。再唤三五个农妇聚在大堂屋里扎粽子,一双双灵巧的手,把糯米放入折叠成形的箬叶中,用青青的粽丝捆扎出一只只菱角分明的粽子。粽子有五角粽,有牛角粽,也有竹筒粽。因为大山中竹子特别多,就地取材。各异的粽子,足足让孩子们狂欢一顿。妇女们一边包扎着,一边谈笑风生,不知不觉身边的淘米箕里装满了粽子。她们即使不知粽子和古代楚国诗人的关系,但这包扎粽子的精美活儿,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工艺哦。父亲若是回得早,也搭把下手,劈柴挑水。




到了初四的傍晚,家家户户开始煮粽子了。把粽子放在一只装满清水的大鼎锅里,用硬柴慢慢烹煮。粽子开始熟的时候,就有香味溢出了,煮粽子的水都漫出绿清色了。熟透了的粽子浓浓的清香味儿,沁人心脾,从各家各户飘溢出来,弥漫着整个村子。未尝粽子,心已被粽香味儿浸染陶醉了。 

初五端午节来临了。天刚朦朦亮,高挑的父亲就聂手聂脚地把艾叶插门上,把雄黄洒在门前屋后旮旯里避灾,然后骑着唯一的“奢侈”的交通工具——除了铃铛不响外其它都响的自行车下山收税去了。我们一个筋斗翻身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厨房,在鼎锅里拿出粽子,尝尝那诱人的味儿。煮熟的粽子吃起来又香又软,直叫人口齿生津。吃饱了再拎着几只粽子走出家门,嘟着沾满黏黏的糯米糊的嘴,呼朋引伴来到村场前的稻田畔,在碧青的禾苗上,手抹珠圆玉润的露水,抹涂自己的头额、手脚。古老的村子一代代相传,清晨的露水有消灾祛病的功效。我们又拎着几只粽子出门,拿着一根钓杆,和几个同伴来到山沟的池塘垂钓。晚上,母亲在门前守望着,我头脸灰蒙回家,母亲板起食指和中指在我脑门上轻轻扣两栗凿:鬼崽不戏到夜半不肯余来。而父亲,在集镇收税时,也会带上一串冰糖葫芦接我们,父亲把冰糖葫芦举得高高的,孩儿们像猴儿一样跳起来摘葫芦,两栗凿的疼痛已经不算什么了。这样的端午节,虽然在偏僻的山村看不到什么赛龙舟的活动,但是有粽子作伴,欢乐仍然充满我们的心窝窝。

短暂的端午节过去了,但节日粽香的袅袅余味,总要缭绕我们到初六、初七,直到十五后才渐渐淡出,把它藏在心底,盼望来年又一个端午节的来临。

然而,有一年临近端午,因为前檐屋后堆满了干秸梗,不知怎样大屋着火了,父亲奋不顾身在熊熊烈火中把税票抢出来,最后一个回合,父亲再也没有出来,再也没有下一个端午了,那个堂屋也成了残垣断壁。父亲脱下春装包裹着税票冲出火海奔跑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我不知用生命唤醒国人的屈原和我在烈火中永生的父亲,是否有着某种缘份,穿越千年,在另一个世界相见……后来我通过招干也在税务部门工作,算是接过父亲的火把。

作古的父母,是我今生难以忘却的痛。大街小巷叫卖粽子的声音,每每唤起我的思亲之情,再也吃不到母亲的清水粽了,吃不到父亲的冰糖葫芦,魂儿也跟着飘浮起来……




《梦里继父》

作者:杨华


街上,鲜花店煽情地打出“父亲节鲜花大派送”的红色横幅,父亲节到了,作为女儿,我的继父,该给您送点什么好呢?

我的思绪蔓延开来……

——我看见继父习惯性地用袖子擦鬓角上的汗,继父是烧窑工,酷暑天顶着烈火炙烤,汗沿着眉毛、鬓角往下流淌。而滚烫的窑洞,一把电风扇都没有。

继父嫌毛巾一擦就黑,穿个破旧衣服烧窑,扬起手臂挼起袖子左右擦两下汗简单了事。

有一年继父过生日,我给继父买了一条白色毛巾。那年我考上税务官,继父高兴得有点不知所措。到乡下税务所,却在木箱底层翻到了这条白色毛巾。继父舍不得用留给了我。

今年我要为继父买一块不显脏的深色毛巾,蓝色杠杠的、棕色花纹的、紫色方格的……

——我看到继父一辈子都没系过皮带,永远用一根绳子或鞋带系在腰间。我要给继父买一条光鲜的皮带,而且是时髦的,扎上它能让黄牛般劳作的继父尽显男子汉的魅力。

我穿梭在城市里找名牌专卖店:皮尔卡丹、梦特娇、金利来、苹果。我过年回家,拿出一个精致的神秘盒子让他打开,看他沟壑纵横的脸上掠过一丝惊喜,看他扎上新皮带时的精神矍铄。

——我看见继父轻抚我手背上不小心划伤的一道小口子,并极其认真地说千万别留疤,否则就带我到大医院做去疤手术。那时候,一家人食不果腹,继父却这样奢侈地呵护我的小手。没进过学校门的继父,第一次说了句文绉绉的话来:“手是女孩的第二张脸,需要爱护。”

——我看见:我上大学那年,继父在商店给我挑选了一双绒毛的手套,继父用他那皲裂的、像蛇皮一样粗糙的手,给我戴上,说冬天里写字读书冷,这手套手指可灵活套上拿下方便写字。第一次看到继父流泪——在送我上大学上车的那一刻,继父躲在拐弯角抹眼泪。在继父看来,女儿第一次远离家乡,独自到外读大学,而且是咱家的第一个大学生,继父又自豪又不舍……

现在我要用这双没有任何疤痕的手,亲手给继父戴上一双劳保手套,夏天可以防滚烫的铁铲,不再打得满手血泡;冬天可以戴着和泥巴搭砖,不再生冻疮烂得流脓。

——我看到继父的光头上,戴着一顶散了线的、黑不溜秋的草帽。窑洞除了烈火炙烤,还有漫天的灰尘,继父的眉毛胡子都沾上了厚厚的灰尘,眼睛一眨,嘴巴一动,灰就会掉下来。那顶不知戴了多少年的破草帽,早已失去了原本的白色。

超市里码着一摞厚厚的白色的新草帽,任我挑选……忽而,听到远方飘来日本忧伤的《草帽歌》,听着听着,我泪湿巾纱……  

滴铃铃,急促的闹钟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晨曦斜洒在我的床头,我看到墙上今天的挂历——继父去世离今天十余年了。

梦已醒来,往事一点一滴真实地浮现眼前。

亲生父亲在一次大火中为了救税务所的税票,再也没有出来。奶奶因为母亲生了四个女儿,一直对母亲心生不满。奶奶为了甩掉我们母女五个包袱,作主把母亲下嫁给了一个烧窑工。




一个狂风飚扬的冬日,母亲带着四个女儿走进继父的家。继父穿着蓝色的旧棉衣,将双手搓热后紧紧捂在我的小手上,继父说:“小华,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家。”我冷冷地瞟了他一眼,以为灾难就从此开始,把头埋在母亲怀里,泪流满面……多年后我懂了,四个女儿,第一次父亲只捂着我的手,因为我是幺女,继父对我多了一份痛爱。

那时我们姐妹小,对这个黑黝黝的男人陌生而畏惧。倔强的我从心眼里瞧不起这个比亲生父亲身份地位低下的“烧窑工”,我想出逃离这个家的唯一办法——发愤读书,早早离开家。我痛心地以为,父亲走了,从此世界上不会再有一个男人像父亲一样爱我。

继父带来比我大一岁的儿子。母亲四个女儿,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继父的重心将偏向哪边我们心知肚明。

可是第一天,继父要他儿子搬出次卧,住进狭小的阁楼里,让我姐妹俩住进他儿子的房间。有时姐妹们和他儿子发生冲突,继父总是批评哥哥:“她是你妹妹,比你小,你要让着她!”“她是姐姐,你是男子汉,要尊重姐姐。”反倒是他唯一的亲儿子常常觉得受尽了委曲,怀疑自己才不是亲儿子。尽管继父的爱如阳光般照耀着我,但总是融化不了我冰冷的心。

继父一个卖苦力的烧窑工要养活一家七口,日子捉襟见肘。可不管日子多么煎熬,继父夜以继日地在窑洞里劳作,还执拗地送每个女儿上学。母亲从工艺品厂拿回两编织袋珠子,让我们姐妹晚上做完作业,坐在灯下穿珠帘补贴家用。几天后,我放学回家,见母亲坐在窗前眼泪汪汪,担心地问:“妈,你怎么了?是不是他欺负你了?”

母亲哽咽着说:“小华,你们晚上穿珠帘,你叔叔担心你们睡不好,上课精力不集中,和我大吵一场。这不,他已将珠子全部送回厂里了。”几年相处,我渐渐切身感受到继父真挚的爱。

那年,那个最初发愤读书的念头让我收获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可是我咬咬牙却把它藏起来了。因为我不忍心让继父继续为我操劳,也不愿离开日渐衰老佝偻着腰身的父母。

这以后的一段日子,继父每天晚上都出去,很晚才回来。我问他:“你晚上出去干什么?”继父呵呵一笑:“我最近迷上了象棋,每晚都要与老同事友杀几盘。”但继父身上浓浓的麝香让我疑窦丛生。

一天深夜,我半夜醒来上洗手间,客厅里的一幕刺痛了我的双眼:昏黄的灯光下,继父光着膀子坐在沙发上,后背贴满了膏药,母亲正将旧膏药揭下来,换上新的,疼得继父龇牙咧嘴。我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冲过去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母亲含泪告诉我:“你叔叔为了给你挣大学学费,白天烧窑回来,晚上还去建筑工地背水泥。100来斤一包的水泥,他要来回背50多趟。”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深情地叫了一声“爸”。继父轻轻摩挲我的头发,说:“小华,我等这一天已等了很多年,我太幸福了。你去读书吧,一切有爸爸呢。”


我多想继续我的美梦,梦中我能看见继父用蓝色毛巾在我面前夸张地擦汗;看见继父扎着漂亮的皮带神气地转来转去;看见继父戴着崭新的草帽从窑洞回家……这些毛巾、草帽、皮带、劳保手套是一个劳动者最低的保障,那时继父却没有。现在继父都有了,一幅知足的表情,我甜甜地喊一声“爸爸”,父亲在我面前终于露出了幸福诡异的笑容……



【作者简介:】


杨华,女,湖北咸宁国税干部,湖北省财税诗词协会会员,咸宁市作协会员,咸宁市诗歌学会理事。爱在寂静的夜晚,向隅而坐,贴烫上一段慰藉灵魂的文字。作品散见于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咸宁日报、香城都市报、九头鸟、星星文学等等报刊。曾多次获国家级、市级、县级文学奖。


附件:

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原创内容知识产权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持有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辽ICP备0237202

德润乐学教育-网站资质号:辽-QT-2014-04-31868189-0003

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网站资质号:辽-QT-2014-04-31868189-0002

辽公网安备 210302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