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父亲节•母亲节”华夏亲情诗歌散文原创作品展示~ 《怀念母亲》作者: 陈待彤
二维码:
作者:admin | 加入时间:2018-05-07 |  浏览次数:878 |  字体:+ 放大字体 - 减小字体 |  收藏本文 | 打印 | 关闭本页票数:0

2018“父亲节•母亲节”华夏亲情诗歌散文原创作品展示~ 

《怀念母亲》作者: 陈待彤



献给母亲的诗投稿


《怀念母亲

   作者:  陈待彤    


断续昏迷中的母亲呼吸如丝,苏醒时用尽气力应答过我们每个人的呼唤、找寻端详了我们每个人的脸庞、紧握过我们每个人的手后,安详的闭了眼。七年前那个正月的早晨,清冷无风,一片静穆,一缕明媚的阳光照进曾经温馨的小屋,天际隐有仙乐传来,母亲仿佛进入轿辇,随那缕阳光远去---

孝顺女儿 身为贫苦农家排行第二的大女儿,母亲比锅台略高就拾柴、烧锅、学做针线,依次恭敬地给长辈家人端饭。难得吃次鸡,鸡的腿、翅和爪端给男长辈和舅舅,脖子给姨,夹条鸡脯放进外祖母的汤碗,自己吃点肉渣和鸡肋。洗净的鸡骨作玩具,看谁抓了小弹弓、谁又抓了小线轴。

她干完活赶到明校(扫盲班)大多时候已关门,常为此哭,她就悄悄拿几个家里的鸡蛋换只毛笔、几张麻纸和墨汁练字,老师夸她比专门上学的还写的好;偶尔她跟外祖父贩土陶碗、小用品,出口就说准钱数,找收无误;但家穷活儿多又是女孩,没让上学。14岁去农场务工两年多,农场留她长期干,外祖母却把她许配给了从未谋面的父亲。她孝顺的遵从了。

一次母亲带我和幼弟探家,得知外祖父从内蒙回来,就赶紧去孝敬外祖父,做新衣、做饭洗衣到离开。几年后外祖父病重,母亲带弟弟赶到内蒙尽心服侍到最后。料理完后事的大半年后,上学的我才见到母亲。
长辈们常忆起母亲及时雨般的相助:缝补、做饭、照料人…听说姨爷老头昏,母亲就扶他去检查,确诊为高血压后,给他用名贵药材煮粥煎汤到他血压平稳;常做好喷香的醪糟一盆一盆送到长辈家---贤能妻子  1964年中随父亲到了单位,见宿舍缺东少西,工资不高的父亲攒点钱都寄回了老家,母亲就出去找活想挣点钱添置生活用品,那时没有当地户口的人只能扛麻包、卸煤,母亲咬牙去干;落户后做缝纫、看孩子;单位“内招”有机会成为正式工,母亲把名额让给了孩子多、身体不好的工友,自己成了长期临时工。支持乐善好友的父亲常带工友来家吃饭、揽些义务缝纫活,或将母亲缝的新衣送人。
母亲给我和弟弟缝制的牙边绣花条绒套、条纹压边双排扣套童装都成了女士们学习的样板;中年时她给外孙织的蓝底红黄间格连襟兜套衫及香包、布鞋等,被再三央求高价换或购,她都婉拒。而前来讨教、要纸样的,她则无保留的奉送;1980年代她忍受手指被摩糙擦出裂口之痛,裹着胶布,在父亲帮助下,用包装条编成方、圆、梯多形多图案、美观耐用的篮筐送给亲友们,有的用到了现在。




仁义媳妇  新媳妇的她被选派参加了县里的三干会、农机手培训班,公社干部做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希望让她发挥才干当一名妇女干部,却没做通。因为医疗落后、她忙于家务,我的兄姐先后夭折,母亲自责却没抱怨。
小时候母亲带着我们,春夏到田埂、树下挖野菜,秋天去洋芋地捡漏,冬天到火车站及铁道边捡煤渣。父母养鸡供给肉和蛋,种菜地和小温室供给蔬菜。父母还攒下供应的豆、米、油等带到老家或兰州。单位的生活车从兰州或成都运来副食,父母买了自家那份,还买一两份别家放弃的,晾成干也分享给亲戚。表妹一直记得母亲带去那些好吃的红薯干、鱼干,说起湟源,夏天最热时也得穿毛背心,湟水河冰冷,鱼儿少长的慢卖的也贵,有青稞、土豆但不长红薯。

母亲中等个子,浓眉杏眼直鼻梁、秀唇齐齿,说话有条不紊,一头浓密的自来卷发到走时也只是花白,一对酒窝未语先笑,如淡淡的阳光。能穿出衣服的品味。她一生只在我们工作后戴过一枚沙金戒指;没烫染过头发,没用过化妆品,穿过几件彩色或有图案中档衣服,还是我和弟弟给买的。而祖母在世时至少一年一次能穿上母亲做的新衣服高兴的进逛街。
母亲曾连夜给堂姐做好棉裤赶早上学穿;在大妈、三妈生病住院时,母亲分别照管过两个堂姊妹几年,大爹三爹接回时,长高结实了的她们哭着不想回去;一次大爹到湟源休完假返回兰州,同事奇怪:到青海还白了胖了?大妈不在了,母亲去看侄儿侄女,清除烟囱积灰、修补衣物…

公社化后期,祖母为保住几个叔叔,藏了些粮食,让母亲单过,她二话不说仅端出了一盆面。开会时多家人互相揭发,母亲却多维护家庭和乡情之言。她用别人一少半的时间做好饭、一次擀出三张面,食堂常叫她帮厨,挣得什么她
都给奶奶分一半。大爹带堂姐探家没饭吃,母亲用攒下的一把黄豆一把麦子磨面,做成几碗汤面片给他们吃;新疆来探家的堂婶没饭吃,母亲给她做了杂面饭,临走塞给她两个仅有的胡萝卜;旁边的本家奶奶直跺脚:小傻瓜,好多地方都饿死人了!你这样大方,自己会饿死的!会饿死的!大爹多次说:二弟妹够仁义!我把她当兄弟!

友善待人  母亲重情乐助,父亲不在后的二十年间,她帮大舅母秋收辦苞谷;帮姑妈赶走葡萄园的蚊蝇;她去陪二舅母,帮找异味来源拆开餐池弯管,一点点抠除清洗掉了堵塞的厨余垃圾,累得几天后还腰酸腿乏,只跟我说缺乏锻炼。
外祖母走后,她全力呵护姨;父亲去世时,是姨父首先赶到,回到老家后姨叫母亲过去相伴,给她很大安慰。她和我们更把姨的事当成我们自己的事。一次我打电话:妈!你在干嘛呢?母亲说:在你姨这儿,他们都去逛街了。我问:就你一人在家呀? 她说:你妹妹回来肯定想跟她爹妈哥嫂亲热亲热,他们叫我了,我没去,我摘了些菜,正在炖羊肉,等他们逛累进家,就有热饭菜吃了。我说:妈!别太累了,按时喝水、吃降压药啊!母亲:嗯,好。




我们多次劝母亲找个老伴,母亲总说:你爸成了神了,我只记着他的好,心里装不下别人。一个人自在,我好着呢。你们随时回来就能找着妈!我们曾把她上大学放假的表妹接来,那时也在林芝的母亲烙鸡蛋饼、炖牛肉、烧松茸鸡等,呵护表妹荣光焕发的返校。母亲常备:夏喝茴香茶、冬饮红糖姜枣水、胃不适宜喝蛋花面糊、驱虫就用芫荽汤。她将弟弟门前小院打理的生机勃勃,甬道两边玉米像两排卫士,地里有茴香、芫荽、葱蒜、豆角和波菜等翠绿喜人,大丽花、波斯菊、草莓鲜艳可人。朋友同事很多来院里参观,赞叹不已。

母亲去世前的一年我回去,她身体虚弱刚出医院,我接通姨的电话问候完,母亲拿上手机说:妹子我刚出院…姨打断说:不想来就算了!外祖母去世后, 一次姨与单过的母亲顶嘴后跑了,缺吃少喝小产不久的母亲,追了一段就摔倒了,半天才慢慢起来回屋躺下。几天后见姨在门口,就喊她进来吃东西,见姨笑了母亲也笑了。但一直没说摔倒的事。母亲给我说:你姨十几岁就没妈了,我这个姐姐得温暖她呀。你姨是关心我们的,看人看主要,记住恩情!记住优点!她硬撑着陪我去看望了姨。

一起工作过的王姨到处打听,专门从陕西渭南找来看母亲含泪握手,回忆往事:文革中被打成牛鬼蛇神的知识分子、干部,受到父母的帮助,母亲常悄悄塞给他们一个大饼,或把拉面放在窗台上,为他们缝补衣服---被批评为落后分子、同情牛鬼蛇神。批斗会要求每人都要发言,点到母亲,母亲就喊:那谁,你有啥罪行?赶紧交待!快交待!从不近前去指人、骂人,更不打人。偶尔被同事拉着去打次扑克,她的幽默风趣让人开怀。王姨不迭声的感叹:好人哪!你母亲是大好人哪!是啊,后来那些伯伯叔叔不同形式的来回报父母,父亲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很多人探家后给我们带礼物,我和弟弟几乎品尝了半个中国的土特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早年,父亲有个同事同乡的婶母--王奶奶丧夫后自新疆搬来。几年间,将些积蓄陆续给了这唯一侄儿后,在家里渐渐不受欢迎,有时没饭吃。母亲常做家乡饭给来拉家常的她吃,却被她侄媳谩骂,母亲不应,照旧关心老人。一天王奶奶老泪纵横、颤抖的握住母亲的手:来这里第二年我后悔来了,遇到你又放下了,好媳妇!你一定有好报!母亲教邻居四川老太做面食、种菜,常常提醒她要正面教育孙子;也不时鼓励相熟的回族老太要让孙女多读书,女孩儿读书好处多。

1978的六一儿童节,我第一次穿上裙子,母亲作的桃红底白玉兰绵绸裙,收获了同学们的艳羡后小心叠放好;母亲用边角料拼出一件花夹衣,活泼细致令我喜欢,洗两次后同裙子一样不见了,中学时随母探家在姨家再次见到破旧了的它们。她是为姨着想:已经穿过的馈赠,可以安心接受。 

陪伴我们童年的虎枕、四轮车、《四角号码字典》,还有父亲抓阄为我和弟弟买的自行车等都到姨家发挥了作用;我们带回去的名贵藏药也减轻了姨的亲家的病患;助我语文成绩名列前茅被我珍藏的《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也助姨的俩孙女作文获奖、考上了宏志班。母亲和我们深感欣慰!
兰州大嫂探家,母亲照例悉数拿出我们带回的特产招待她并留宿,嘱咐她照顾好一家人尤其是大哥,鼓励她好好经营小店、好好教育孩子。大嫂哭了:我没啥本事又穷,好多人看不起我,只有二妈对我这么好!母亲说,你是我们陈家媳妇,我当二妈的应该关心你呀。

无私伟大的慈母  有次我回去刚吃完饭,母亲蹬着三轮车出去了。姨笑对我说:你妈真是,女儿刚回来她不陪着,就走亲戚去了!第四天上午母亲气喘吁吁的进门,歉意的笑指着三轮车上满满的纸箱说:你刚回来有低山反应,我怕你`非跟我去摘苹果受累生病,就没说,那天下过大雨霜刹了苹果,摘下来最好!给你姨奶、大舅母、四妈、姑妈、姨各一箱,还有一箱,咱和你姨他们一块儿吃。

世界上只有母亲每次听我说话都专心,等我说完后她会轻轻嘱咐或宽慰,记得她说:你心地单纯,妈懂!说话圆转点好。做事情认真负责跟我一样,对着呢,就是辛苦些儿!咱往好处想!好人有好报! 
母亲给六岁的我报名上学,手把手教我写大字,交往有文化的朋友,请教师张姨指导我作业;借会计赵姨的书给我们看;把医生韩姨的知识用于生活。教导我善为世事、教会我生活技能。常忆起母亲下班后在门口拍去灰尘解下头巾进来,边挽袖洗手,边微笑说话、做饭,饭后做针线陪伴我们学习。后来她教外孙从洗毛巾开始学自理,从端饭开始学尊敬师长,从收碗筷、扫地开始学做人。

短缺时代,很多人家把馒头锁或吊起来。我们家不仅馒头随便吃,而且秋天买苹果后,我和弟弟每人每天一个苹果,因为菜窖储存的好,一直吃到来年五月。母亲每天早上给我们蒸一碗鸡蛋羹。春节除了包饺子、一定会炸麻花、馓子、油果、带鱼和肉丸,应节应时做各种传统美食。我和弟弟脸色白里透红,体格健康,到哪儿嘴都不馋。邻居羡慕,曾把孩子带过来体验我和弟弟的生活。带孙子时母亲还是一样不辞辛劳的调理饮食,确保孙儿们的健康,不买垃圾食品。母亲待儿媳是不能再好的了。弟妹做人流后,已经年过六十事先不知的母亲深感可惜却没责备她,还熬鸡汤给她补身体;弟妹贫血,母亲给注意给她补血食疗,如红糖红枣汤等;弟妹便秘,母亲嘱咐她少吃辛辣,给她调蜂蜜水或猪油蛋花汤;弟妹出月子后,母亲和我护送她和侄儿回到经济方便的老家平房。不顾旅途劳顿,母亲同我马上打扫屋子,两天就发面蒸好香甜沙枣馍和咸香胡麻馍,做上了醪糟;为防受风不让弟妹去院外厕所,自己早起倒便盆,我心疼母亲自己赶紧承担下来。母亲每天不是煮醪糟蛋花汤、小米粥,就是购物、炖鸡炖鱼的忙个不停,我也全力帮母亲照顾弟妹、哄抱侄儿,弟妹被调养的白胖精神、奶水充足,母亲憔悴了许多,我休完假胳膊腿竟酸痛了多日。

母亲在客居林芝的几年里常头痛,却还是全力关爱着我们。儿子记得小学时刮大风的一天下午,下课没人出去,听到有人敲门大家很奇怪,却见他的外祖母一手拿个有半杯水带盖的玻璃杯,一手拿个保温杯,走到他面前把保温杯里的热水倒入玻璃杯一半放下,取出兜里的感冒药打开让他吃下、喝完水走出去。放学时他见教室外一角的外祖母等着他。
母亲含辛茹苦养育大我和弟弟,给了我们母爱的天堂。又竭尽全力帮我们带大孩子。她爱孩子,却在3岁的孙儿们她和感情正浓密时,也是孩子人际交流、确立亲情和认知社会的关键期,忍痛将孩子交还给我们,密切我们与孩子的亲
子联络,把落寞和孤独留给自己!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陪伴母亲少,非常非常遗憾!天骤冷、寒潮突袭,让年逾古稀的母亲大面积脑溢血,母亲走太快没受罪,是她一生累德积善的福报!以往我休假陪她去了海南、四川和陕西几个地方,而且我和弟弟都孝顺她,亲戚们来往温暖她,想到此我略感欣慰。

母亲一生崇文尚礼、尊老爱幼、忠贞相夫、教子独立、仁义诚信、勤劳善良、包容乐助,实实在在践行了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她是我学习的榜样!


【作者简介:】


  陈镜伊,笔名陈待彤。女,汉族。在西藏林芝市工作。业余行吟者。有散文《星月随想》、《我心中的墨脱》、《走近南加巴瓦峰》,诗歌《他们是住建人》、《走在路上》、《林芝春天桃花笑》,小品《房子的故事》等在《西藏日报》、《拉萨晚报》、《林芝报》、《墨脱旅游》等报刊(微刊)上公开发表。



附件:

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原创内容知识产权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持有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辽ICP备0237202

德润乐学教育-网站资质号:辽-QT-2014-04-31868189-0003

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网站资质号:辽-QT-2014-04-31868189-0002

辽公网安备 210302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