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杂叙
45、《父爱》窦玉红

父爱

/窦玉红

        很久以来,总想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构思了很长很长时间,一直不知从何下手。生活中我们常常讲到的,想到的,写到的最多的都是来自母亲的爱,每个人都爱着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不仅给了我们生命、喂养我们长大,而且总是为子女们一生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毫无保留。殊不知父爱亦是如此,却常常被忽略。父亲的爱,虽不如母爱那么细腻如脂,温润如玉,但他粗犷而又博大,厚实而又温暖,如大海般宽广;父亲的爱,像一杯醇香浓厚的烈酒,入口苦涩,但随后在心里越品越香;父亲的爱,像一本万科书,表面平淡无奇,却充满着无穷的智慧和知识;父爱是儿女心中永远的明灯,照亮指引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上一往向前;父爱是遇到挫折时,无尽的鼓励与关怀和支持。所以父母的爱是世界上唯一的最伟大的爱,如果说母爱如大海,那么父爱就是高山;如果说母爱是厚土,那么父爱就是长天;如果说母爱让我们有更多的是思想、品格和作风,那么,父爱则给予我们更多的是勇敢、坚强和力量。

         每当听到一首歌,龚玥演唱的“父亲”

那是我小时侯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

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 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那是我小时侯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

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 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听完这首歌,我总是会泪流满面,心如刀割。往事一幕幕,一件件交织着心中最痛的记忆,像电影一样,排山倒海的涌上心头。父亲是那种话很少,但善解人意且又默默无闻做事的人,记忆中他很少和母亲吵架,几乎从未与村里人闹过矛盾,母亲是个急性子,属于很强势的那种,手脚很快,做事麻利,看见别人慢就喜欢唠叨,老埋怨父亲的慢性格,父亲总是让着母亲选择沉默。结婚四十多年来,没少被母亲唠叼,父亲还风趣的说“听不见唠叨还不习惯呢。”母亲总是很幸福很开心的对我们说“你爸就这点好”。从我懂事开始,母亲就开始讲他们以前的事给我们听,我特别爱听,每次都缠着母亲要听他和父亲的故事。

        我的父母亲都生于五十年代末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市是近几年才改的)襄阳县东津镇一个叫后岗的村子。那时还很穷,刚刚分产到户,爷爷家是外姓,又生性老实,奶奶一年四季身体不好,药不离口,因此成了全村出了名的贫困户,没人看得起,家穷四壁,除了三间小瓦房就是几亩薄地,只勉强可以吃饱肚子。父亲1米8的个头,属于那种干净整洁,潇洒倜傥的年青人,虽然家里很穷,但父亲还是念完了初中,属于那个年代的知识青年,那时大姑已出嫁,小叔年龄尚小,父亲老早就担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任,十七岁就跟着生产队学起了开车,那时一个生产队一台拖拉机,两个司机,父亲就是其中一个,除了种完自家田地,还要挣工分帮生产队开车,没日没夜干活补贴家用,依然改变不了当时那种贫困状况,二十几岁的父亲那时很优秀,很帅气,但由于家里穷,却娶不起媳妇,好心的媒婆看父亲人老实,做事踏实,帮父亲介绍,无奈人家姑娘一听说窦家,即使看中父亲的人才,也看不上那样穷苦潦倒的家庭。无独有偶,邻村也有一位二十几岁的大龄姑娘,生得水灵,是村里出了名的漂亮姑娘,一看就是那种能干活持家的,个性刚烈,家里贫穷,和父亲家几乎如出一辙,也担着一家人生活的重任,迟迟不肯出嫁。姑娘说,一出嫁,那一家人咋生活?那个姑娘就是我母亲,那个年代,姑娘小伙过了十八岁还没出嫁和娶亲是要被人笑话的,经好心的媒婆一搓和,大概是相同的家境,也或许是老天的安排,两人一见即成,那时很多人都劝母亲:“你个傻丫头,那么穷的家庭你能看上,长得帅能当饭吃呀,嫁过去一辈子还能有出头的日子?”可母亲一根筋,倔强的象头牛,她不是看上了父亲的帅,也不嫌弃父亲的穷,她恰恰看上父亲的实在,善良,本分,还有会开车的手艺,那时的母亲很有远见,她想只要有手艺,肯吃苦,日子总会一天天好起来,两家又很近,可以接济娘家人,于是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诀绝的嫁给了父亲,结婚时,父亲还是借穿别人的新衣服,给母亲的嫁妆就是一身做衣服的布料,后来听母亲说也是借来的钱,而母亲的陪嫁也只有一口刷着红色油漆的木箱和一张书桌,至今仍好好的保存在家里。那是父亲母亲风风雨雨几十年爱的见证,母亲说要一直保留下去。

        父亲母亲结婚时分到一间三十平米的小瓦房,两双筷子两只碗,几亩薄地和一些债务,在农村一结婚就必须分家。虽然是分家,但父母亲一样的帮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两个人担起了养两个大家庭的责任,母亲家比父亲家更需要接济,他们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粮食都让母亲拿回娘家,两个舅舅和小姨那时都还小,根本没什么生活来源,地里长的粮食除了上交国粮,所剩无几,经常都是接不上趟,好多家孩子多的根本就吃不饱。父母亲每天起早摸黑,没日没夜的干活,挣工分,农闲时还到城里去做小工。在我有记忆开始,我就认为父母亲是我见过的最勤劳的人,同样的土地种出的庄稼就是比别人家长的好,收成高。几年的动夫,父母亲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盖起了三间红砖大平房,在村里属第二家盖的,这让母亲很欣慰,逢人就夸父亲能干,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向人证明她当时的选择没错。后来条件好了,父亲自己买了拖拉机单干,那时正是生产力旺盛的年代,到处修路,建房,有了这台拖拉机,父亲就再没闲下过,成天在外面干活,早上天没亮就出门,晚上黑半夜还没回来,家里的活全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也没有一点怨言,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别提多高兴。父亲和母亲,那个年代,他们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有什么山盟海誓,但在最苦最穷的日子相扶相携,父亲用他博大,宽广的胸怀支持起两个家,两个舅舅和小姨还有小叔结婚都是父母帮忙操持的,母亲总是对我们说她这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嫁给了父亲,虽然有时嘴上总是唠叼父亲这不好那不如别人,平日里使劲的给父亲弄好吃的,无论父亲多早出门她总先父亲起床做好早餐,晚上再晚也要守着父亲回来端上热菜热饭,烧好洗澡水。

        那时我们小,父亲总起早贪黑在外面干活,有时甚至好长时间都见不到父亲,好象生活中只有母亲就够了,供着我们吃饱穿暖,每天有吃有玩,对亲情根本没什么概念。平日里父亲话很少,小时候甚至到现在我们都有些惧怕父亲,觉得他很严肃,不象母亲,只要我们不听话就大声吆喝,唠叼个不停,但我们一点也不怕她。而父亲只要一有空就检查我们作业,辅导我们学习,从不训斥我们,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笑容,语气温和,耐心的讲道理,说原因,从不厌烦也不发脾气,直到我们懂了。还记得我小学三年级时,有个同学家有收音机,每天上学都会给我讲些故事,我就很羡慕,在那个还有很多人都吃不饱的年代,家里有房住,能接得上口粮已经很不错了,什么收音机,电视机只有大城市才有的稀悍玩艺儿,我们想都别想,那时我就特别想有一台收音机,因为从小我就和别的孩子不同,比较文艺,我喜欢唱歌,写写画画,听故事之类的,父亲是从我的一篇日记里知道的这些,那时三年级老师就叫我们学写日记了,突然有一天我放学回来,家里多了一样东西,一个长方体,全身红色,头上还有一根长长天线的东西,父亲说这就是收音机,当时我高兴的蹦起来,从此,每天准时收听“小喇叭开始了”,就因为有了收音机,我的普通话和写作文的水平迅速提升,父亲还为我买回很多作文书,字贴,蜡笔等,为此母亲还唠叼了父亲好久,那可是花了不少的钱,说那么小的孩子,买些没用的瞎花钱,母亲小时候没读什么书,但头脑灵活,手脚麻利,所以她简单的认为上了学啥都不需要了。父亲对我们的爱总是默默无闻的,从那以后他只要进城都会给我买书呀,画册呀,我也没有辜负父亲对我的期望,小学四年级时,我代表学校到镇上参加作文和普通话比赛,那时我看到父亲开心的笑脸,后来母亲也很少唠叨了,只要是为我们好的也赞同父亲的做法。从小我们就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太多太多,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善良诚实。

        人生的旅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艰难的走在途中,有坎坷,有平坦,有风亦有雨,有许多的风景,有父母亲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陪伴,守护,每一个驿站,每一道征程,都有着他们温暖的,满满的爱的味道。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总是那么的高大,默默的为着儿女们付出。在父母亲精心的呵护下,一个个羽翼丰满的自由飞翔。由于父母亲的辛苦努力,我们几个孩子从小没吃什么苦,没遭什么罪,可以说是在幸福窝里长大的。我的妹妹和弟弟从读书,到参加工作,以至后来各自成家,都比较顺理成章,没让父母操什么心,唯独我是让他们最操心的一个。听母亲说,我出生时,不到五斤,象只小猫咪,那时由于条件艰苦,母亲体力活又重,我生下来先天营养不良,不会哭,不会吃奶,看上去奄奄一息,那个年代医疗条件是极差的,医生告知父亲活的希望不大,要他们放弃算了,一向高大坚强的父亲瞬间垮塌,悲伤的乞求医生,无论如何要医治好我,多少钱都没关系,那期间,父亲到处去找亲戚朋友借钱,时时刻刻守在病房,母亲太年青,遇到这样的事只是哭,所有的事都压在父亲一个人身上,每天除了照顾母亲和我,还要苦苦央求医生,几天几夜不曾合眼,在医生不懈的努力下,生下来第七天的我终于有了生的迹象,听母亲说,当时的父亲把我抱在怀里愣是高兴的哭了,几天时间整个人瘦的皮包骨头,把母亲心疼的直掉眼泪。直到现在,母亲总是对我说我的命是父亲用命换来的,当时那么穷的情况下,为了让我活下来,花了一大笔钱,足足让父亲辛辛苦苦了一年才把债还完。

        从小到大,三个孩子中,父母亲是最宠我的,以至到后来养成了倔强,任性的脾气。从小到大,他们总是尽量满足我的需求。记得初中毕业那年,我没考上理想的高中,一向性格高傲的我,觉得对不起父母的苦心,没有让他们看到希望,万念俱灰,一时间不再想上学了,从始至终父亲没有埋怨我一句,一张饱含风霜的脸,面带微笑,意味深长的对我说:“考不上,没关系,大不了多读一年再考,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重要的是能够正视自我。”父亲的话简短而朴实,却带给我激励和无穷的力量。父亲的爱,像春天里的一缕阳光,和煦地照耀在我的身上;象夏日里的一丝凉风,吹散了我心中的惆怅。我没有再复读一年,因为我太知道父母亲的辛苦,挣钱太不容易,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他们付出太多的血和泪。相同年龄的人中,父亲母亲看起来略显苍老,因为他们从根就比别人穷,必须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才能比别人强,那个年代除了种地,没有出路。他们最初种着自己的几亩地,后来又捡来别人不要的来种,当时由于村里太落后太穷,有些胆大一点的进城做生意了,这样来来去去就有了十来亩地。父亲母亲没日没夜的干活,三个孩子相继上了高中和初中,学费和生活费是一笔庞大的开销,我们村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几乎都只小学毕业就出门挣钱了,少数初中,高中更少,母亲也曾动摇过不让我们上学的念头,但父亲一直坚持必须上,除非我们自己读不进去,再苦再累不能耽误。记忆中,他们很少买新衣服,父亲唯一的一套新衣服穿了好多好多年,已经洗的泛白完全褪了色,母亲更是极少添衣服,虽然破旧,但总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我们几个孩子却总是有新服穿,小时候母亲总是把我们姐妹俩打扮的漂漂亮亮,而他们的一双袜子补了又补,母亲还笑着说,打了补丁的穿着暖和,不冻脚。虽然那时家里穷,但他们宁愿自己不吃,也经常给我的买些肉吃,父亲农闲时在外做工,每次从城里回来都买很多好吃的,还叮嘱母亲平日里什么都能省,吃绝对不能,老大本来身体底子差。母亲每每看见我们几个吃饭的样子总是笑着说:“慢慢吃,喜欢吃,咱常做,我和你爸不吃不穿,也得让你们吃好穿好,再苦再累,只要你们快快长大成人,我和你爸心里也值得了。”经常也会听母亲跟父亲开玩笑:“要这么多孩子干吗?累死累话,操心费神,要是一个孩子的话,我们现在早就享福了”。可父亲却说:“谁一辈子只为自己活,不为儿女,活的有什么劲?不求他们多有本事,多有钱,不用替我争脸,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他们过的好,我们尽心了,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好”。

        父爱就是这样,总能在关键时刻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记得我离婚那年,2001年夏天,女儿一岁,24岁的我带着女儿回娘家告诉他们,我要离婚,母亲张口就把我一顿好骂:“当时叫你不答应,你不听,象中了邪一样,现在知道后悔了,离了婚,还这么年青,孩子这么小,你以后怎么过?”母亲嘴上骂我,其实心里疼的不行,一把搂过我和女儿,我们仨哭成一团。父亲在一旁沉默不语,一支接一支的烟抽着,那一刻,我看见父亲刻满风霜的脸,深深陷进的眼窝,心真的在滴血,我对不起他们,因为自己的任性,偏执,倔强,走上了一条葬送自己一生的路。毕业那年,父亲通过找关系送礼花钱顺利的帮我安排在襄阳县里一家棉纺厂上班,那时能进厂上班很难的,上班之后,除了工作就是看看书,瞎写些东西,参加厂里的朗诵比赛经常拿奖,广播也老是播我写的文章,这是我从小的爱好,我们厂当时也有一个会写作的小伙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我,还拿出他出版的诗集送我,心里那个崇拜,羡慕劲儿无法用语言表达,一来二去,他常拿他写的诗给我看,并教我写,帮我修改,就这样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那时什么也不懂,只知道兴趣相投,哪管什么家世呀,以后呀,很快就见了彼此家长,可母亲坚决不同意,说家里条件不好都没关系,看着那细皮白肉不象干活的样,以后怎么养家,可那时的我冲昏了头,谁的话也听不进去,父亲一向都少言少语,他并没有象母亲那么坚决反对,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人总是要成长的,是好是坏经历了才知道,她愿意就随她吧”就这样我把自己嫁了。婚后过着平常的小日子,那时工资很低,吃的,用的都是从娘家拿的,房子是租的,光靠上班拿工资过日子太难了,很多男人除了上班还到外面做事,而他成天做着作家梦,不思进取,还常跑出去打牌,一个月的工资一天输个精光还欠债,这以后便开始吵架,每次吵完都说改,以后好好过,看着别人日子一天好过一天,我心慌了,这就是我要的生活吗?我开始反思自己,却无言向父母诉说,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父母亲看我过的辛苦,每次母亲心痛的骂我几句还一个劲儿的给我塞钱。女儿出生以后,日子就更难了,租的房子太小,上班也不方便,,2000年那时正好厂里卖房,一居室15000,父亲同母亲商量叫我们去买了一套,本来说好婆家出一半,可他们一个子儿也拿不出来,无奈,全由我娘家出了。离婚的念头在我脑子闪了千百次,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吵架越来越频繁,在一次麻将桌上我掀翻了桌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丢下两个字:离婚。婆家人也来道谦,他家亲戚都来劝说,死活不离,我是铁了心的,再不要过这样的日子了,闹了很久,无奈之下我答应了他无耻的条件:“房子归我,孩子归你,我不会拿一分钱抚养费,同意就离”他以为我不会同意这么苛刻的条件,出他意料,我同意了。母亲除了唠叼我几句,终日以泪洗面,她心疼的不是钱,而是我过着这么苦的日子都不肯回来说。父亲还是那么平淡的一句:“离了也好,孩子放家里吧,你走你自己的路,这是个教训”。在家里睡了几天后,我决定出门打工,离开这个伤心地。

        后来,我去了深圳,父亲送我走那天又背着母亲塞给我一叠钱,只简单的和我说了几句话:“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家里你就不用操心了,觉得外面累了就回来,有我和你妈永远都有你一口饭吃,没钱用了捎话回来,我给你寄,到了来个电话,好让我和你妈放心。”我心痛到无法言说,强忍着眼泪,恍然间,我看见父亲两鬓斑白的头发,额头间深深的皱纹,青筋裸露的双手,微躬的腰身,父亲真的老了很多,我上了火车,看见父亲蹒跚的背影,再没有以前那么高大了,我想起朱自清的《背影》,当时还不大理解作者的感触,如今只觉感同身受。在火车启动的那一刻,我泪如雨下,我再也忍不住了,嘴里不停的叫着:“爸,我对不起你和我妈”。一节车厢的人以为我出什么事了,都关心的问:“丫头,咋的了,哭成这样”又是帮我拿行礼,又是帮我让座。我说:“没事,舍不得父母。从没离开过。”此时此刻,父爱就象一把刀,将我心中那坚硬的城墙敲得粉碎;父爱就是一盏灯,照亮我心中的彷徨与黑暗;父爱就是大雨中那把伞,为我撑起一片晴空;父爱就是寒夜里的那一把火,时时刻刻温暖着我冰冷的心;父爱就是那一阵和煦的清风,时时抚慰我受伤的心;父爱就是一块洁白的手帕,拭干了我腮边的泪痕。父亲,在您平凡,威严的背后,蕴藏着如此的柔情和深情,您让女儿此生怎么报答您!来到深圳,在老乡的帮助下,顺利进了厂,一切安顿妥当,打电话向家里报了平安。就这样,我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打工生涯,那些年,走过的岁月,经历的风雨,都是我人生路上最独特的风景。我用着我的坚强,书写着属于我的一个人的精彩,父母用他们的爱永远温暖着我。如今,孩子大了,我不再年青,父母也老了,头上的白发,如寒冬里那一场大雪,太阳出来,雪化了,可他们头上的雪,再也没有化去,似一朵美丽的雪莲花,永远开在我的心里。每逢父亲节和母亲节,我不能回家看他们,只是在那天给他们打个电话,道一声平安,他们总是说,什么节不节的,我和你妈在地里干活,你好好上班,别不舍得吃。我知道他们不懂什么是父亲节母亲节,只知道干活,为了子女孙儿过上更好的生活。如今条件好了,父母亲又盖起两幢漂漂亮亮的楼房,从最开始的拖拉机,早已换成了大汽车,父亲闲时一样在外面跑车,他常说只要能动一天就不会停歇下来,依然种着田地,养着鸡鸭,省吃俭用,父亲陪着母亲,母亲伴着父亲,他们相敬如宾,他们风风雨雨。

       在外打工的这些年,我每年过生日,老妈一大早就打来电话:“大闺女呀,今天你过生日,你爸干活去了,昨天就催我打电话提醒你,怕你忘了,去吃碗面。这天儿也一天天凉了,你多穿点衣服,别生病了,爸妈不在你身边,一个人在外一定要把自己照顾好,咱别的不图,就图平平安安的,有个好身体就行,想回来就请假回来玩玩。”我这边早已泣不成声了:“妈,我记得,我知道,你们在家也保重身体 ,干活别老是那么累,那么晚才回家,别不舍得花钱,想吃啥买啥,我这还在上着班呢…………”“过完这个生日,你就四十岁了,我和你爸还能活几年呀,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我们活着一天,就得牵挂你一天,这一生,你是我们心里永远的痛,你爸说了那房子有你一幢,前些时候房产证都弄好了……”妈妈还在说着,我已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这就是我的父母亲,总是默默无闻的把什么都给我安排好。一个人漂泊在异乡,心中的凄苦也许这个世上只有父母才懂,虽然每次打电话都说自己工作不辛苦,吃的也好,住的也好,一切都好好的,每每听到母亲的话,我都哭成一个泪人。回想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若不是父母的相依相伴,又哪来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从毕业参加工作,从结婚到离婚,又出来打工到现在,十六年了,整整十六年,5840个日日夜夜,操碎了父亲,母亲的心,如今,他们已六十多岁,还在老家种着十亩农田,日夜劳作,父亲腰已不再挺直,双手青筋裸露,母亲也步履蹒跚,满头白发,作为女儿,我是不孝的,不但没能在身边孝顺他们,反而让他们二老为我操碎了心。 这十多年间,岁月苍老了我的容颜,生活的种种不幸,吞蚀了我该有的才华,沧伤了我本该平淡如水的人生,十多年间,我离开故乡,离开父母,象一抹漂浮的白云,独自在异乡的天空游荡,尝尽人生的悲欢离合,人世的悲凉悽楚,人性的淡漠如霜。我不是个好女儿,没能在父母膝下尽孝,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从田间劳作回家,需要一杯水,一碗热热的饭菜的时候,我不在;当他们生病需要照顾时,需要端药送水时,我不在;当他们为我的事争吵不休时,操碎了心,流干眼泪时,我不在;当万家团圆,欢喜过年时,我也不在。这十多年,我欠了父母太多太多,我伤了他们最深最深。父亲总是对我说:“什么欠不欠的,我们不为你们难道为我自己,好好工作,在外面,一定不要和别人闹矛盾,不占别人便宜,不和别人比,别人需要帮助时,能帮就帮,等到咱需要帮助时,别人也会伸出手”。父亲的爱,如那滔滔不绝的汉江水,永无止期的在我们心里流淌。

        这么多年在外,每次回家都是父亲亲自到车站接我,不管时间多早多晚,不管严寒酷暑,风雨无阻。记得有一年过春节回家,票太难买,好不容易买了一张,却是半夜一点到站,退吧可能再也买不到了,不退吧那么冷那么晚父亲要去车站接我该多难受,可父亲却说:“多晚都没关系,只要能回家过年,你在车上一定注意安全。”那晚的车晚点一个小时,我打电话叫父亲别来接了,我住一晚旅店,早上自己坐车回去,可父亲坚持要来,当我走出车站已凌晨两点,人群中我一眼看到父亲,他也老远向我招手,天那么冷,父亲虽然穿的很多,就着广场的路灯,我还是看见父亲冻的发紫的脸和那双颤抖的手,毕竟是寒冬腊月的夜里,我一下车就冷的直哆嗦,何况父亲不知在车站等了多少个小时,顿时心里一阵酸楚。父亲过来接过我的行礼,又递过来一件超厚的羽绒服示意让我赶紧穿上,我一边穿一边跟着父亲到了停车的位置,是辆农用电动三轮车,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方便,可以随便开进城里,上了车,车上还有一件军用大衣,“把这件大衣披身上,等会车开了风大”父亲边说边启动车往回走,夜里的城市很安静,除了那闪着各种色的霓虹灯,就是寒夜里呼呼的风和刺骨的冷,路上已经没有任何的车了,就父亲载着我的这辆小三轮车急驰在回家的路上,虽然很冷,可心里暖暖的,此刻早已忘记坐了一天一夜火车的劳累,沉浸在父亲满满的爱里,一生中还有什么比此时更幸福的呢?是父亲,用一双手为我们撑起了一个家,不管风吹雨打总是默默的为我们遮挡,没有过多的语言,也从不表达心中的爱,但却默默的为我们付出太多太多。

        有一种爱,不需要用华丽的语言来铺设;有一种爱,也不需要鲜花来点缀;有一种爱,更不需要金钱来衡量;更有一种爱,不需要我们回报,只希望我们好好的生活。我们长大了,父母亲也老了,他们把一切都奉献给了我们。在父爱的长空里,我们永远都是幸福的小鸟;在父爱的长河里,我们永远是那扬帆远航的船儿;在人生的路途中,不管我们已走了多远,以后还要走多远,我们都徜徉在父亲营造的那条河中。 感恩我生命中的这两个人,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带我们来到这美丽的世间,给了我们最深的爱和最暖的情,在风雨中为我们撑起一把伞,在人生旅途中为我们铺一条平坦的路,用一生的心血和汗水呵护我们成熟,抚育我们长大,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在人生的路上坦坦荡荡。感恩我的父亲,母亲,祝愿他们身体健康,快乐生活,也祝愿天下所有的父亲母亲都平安幸福,健康长寿!父爱如山,母爱如海!

                 

   

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原创内容知识产权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