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杂叙
42、《和父亲一起去超市》梁东方

和父亲一起去超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逛超市已经代替了逛街,成了家老小一起出行,一起享受现代的物质生活,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仪式;成了既往的那些年里合家去逛商场或者公园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演化。

不过近些年,这种合家逛超市的景象也在慢慢演化,演化成了主要是老人自己逛的格式。因为除非节假日,平常很难凑上几辈儿人一起去。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父亲要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我执意还是要跟着去。因为意识到,既往专门回来陪父亲,那作为一种仪式也好,作为一种实质的陪伴也好,一起去都是最佳的选择。

超市里,灯光明亮,温暖如春,商品琳琅满目。什么东西都逐一摆列着,都可以去触摸去端详,拿到自己的筐里好像就直接属于自己了。物质的丰富给人的欢欣感,是即便只逛不买也会有的精神收获。这是地方宽敞商品众多的大型超市的一大优点,不局促,没有大城市超市里的那种紧张感,没有那种时时刻刻被店员盯着、被时间盯着的感觉,人们可以从容不迫地扶老携幼地做漫游之态。

挑了两个记事的小本子,这种封皮有动物皮毛的纹理,而且是圆角线装,既耐磨也不易散落,质地非常好;而且四十页的厚度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页码总数,使用起来最恰当。然后转到生鲜食品,买了一点虾皮,一点肉馅,几个馒头,一个面包,还有点我爱吃的江米条。

每次转到糕点专柜,父亲会说你看看你还想吃点什么,就买点什么吧。这句话让人觉着很有意思,意味着他又要坚持自己付款,同时又让人想到很多很多年前的某些情景

那时候父亲还年轻,而自己还小,到了街上自然是不敢奢求买更多的东西,只要能给买上一根冰棍或者一本小人书,已经是要幸福很多天的事情了。但是因为当时家里的负担很重,双方的老人都需要钱,一家四口人吃喝拉撒,生活必需品都难以为继,所以给孩子买预算外的零食是需要严格控制的,少有能满足的时候;自己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何况又有了比自己小四岁的妹妹,也就不再主动索要,而改成了默默凝望。

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这样的时候想起了我小时候的那些凝望,才这样每次都很着意地说想吃什么就买点什么的话。但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往昔所着意的一切都已经不再,什么样的“补偿”其实也都仅仅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了。主要是为了呼应他的号召,才会刻意地买上一两样他平常不大买的东西而属于我比较喜欢的东西,比如江米条和小本子。

超市里的结账柜台排成一大溜也还是供不应求,人们一再比较着哪一队更短一点点,然后才排上去,忍受着冬天地下超市过热的气温,看着前面推着小车的顾客一样一样地俯身拿着满满一车商品。

结账柜台的外面的长椅上,没有一点空位。人们核对了商品和小票之后,整理好了自带的大塑料袋。依旧坐在那里休息;看着排队结账的大队伍,看着队伍两个老外男女因为对一切都不大熟悉而表现来的某种紧张之

我和父亲拎着东西慢慢穿过拥挤热闹的人流,从地下超市里走上去,走到地面上来。军校广场上与夏天的人山人海已然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世界。多日的雾霾是人迹稀疏,戴着口罩和帽子踽踽而行的,多是老人。

来的时候天还亮着,现在天已经黑了。这种时空转换味道的时间段,让人感觉好像一下度过了一天,度过了从童年至今的几十年。

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原创内容知识产权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持有